宁波知识产权律师

联系电话:15258396936
律师信息
杨璇-宁波知识产权律师照片展示

杨璇律师

  • 律所:

    北京观韬中茂(宁波)律师事务所

  • 电话:

    15258396936

  • 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嘉会街288号宁波中心大厦B座27层

您的位置: 首页> 文章详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领导小组《四川省“十一五”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实施方案、实施意见及指南》的通知

添加时间:2018年11月12日 来源: 宁波知识产权律师   http://www.guzcqls.com/
发布部门: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川办发[2006]48号

    四川省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领导小组《四川省“十一五”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实施方案》、《四川省“十一五”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组织实施意见》、《四川省“十一五”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指南》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四川省“十一五”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实施方案
      “十五”期间,我省育种攻关围绕粮食安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多元化的需求进一步突出重点,推进种业产业化取得显著成效。5年来,共育成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审定的动植物新品种464个(其中:优质高产专用粮油311个、经济作物131个、畜禽22个),品种数量均超过“六五”至“九五”4个五年计划育成品种数量总和。特别是在优质化育种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增强了我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保证我省粮食安全、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凸显“川种优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育种攻关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常规技术手段多,现代高新技术应用少;一般性品种多,突破性品种少;遗传背景狭窄,缺乏骨干亲本材料,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较突出;良种缺乏支撑保障能力和高产优质生产配套技术。二是资源配置尚不合理,人才、资金等要素投入较分散。三是体制问题较突出。育种攻关主体单一,缺乏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不紧密,跨学科、跨单位的协作不足,繁、育、推一体化和良种产业化程度不高。
  为此,根据四川省“十一五”规划制订我省“十一五”育种攻关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自主创新、以人为本、市场导向、整体设计、优势集成、重心前移、重点突破、动态管理”的思路强化源头创新,强化扶优扶强,强化优势产业发展,提高农产品核心竞争力,推进良种产业化。
  二、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和农民增收,以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促进种业技术升级为目标,在新品种培育、种子繁育技术以及新品种的产业化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和创新。形成种子产业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为我省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长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提供技术支撑。全面构筑我省动植物育种技术体系,培育优质多抗超高产专用的突破性动植物新品种,强力提升我省动植物育种整体水平。
  (二)具体目标。到2010年,形成30-50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技术标准;创造200份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创新型育种新材料(家系);培育100个市场竞争力强、影响重大、综合性状优良的突破性农畜新品种,获得品种保护权60-80项,主要农畜品种实现一次更新换代;培育20-30个技术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带动功能强劲的种子企业,建立良种产业化示范基地(区)50-60个。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累计推广2亿亩以上,直接经济效益100亿元以上。培养和造就一支科技创新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队伍,完善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育种研究基地,形成全省紧密合作的动植物育种协作网。
  三、主要内容及重点
  围绕满足粮食安全、市场需求、生态安全、农民增收对育种攻关的需求,发挥我省的比较优势,拟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畜禽、水产等重点领域重点开展40种动植物的新品种培育、良种繁育技术及产业化研究。
  (一)突破性动植物新品种选育。
  一是重点开展育种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和骨干亲本材料创制。全面推进优质、超高产、多抗与资源高效利用等相关技术创新,重点解决产量、品质和抗性选育相结合的技术瓶颈。全面构筑动植物育种技术体系,实现对多个性状的同步改良,整体提升动植物育种技术水平。结合我省资源优势创造一批高产、优质(加工、营养、功能)、肥水高效利用、抗主要病虫、抗逆(旱、涝、盐、寒、热等)、综合性状优良的育种骨干亲本材料用于新品种选育。
  二是重点开展新品种选育。重点选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突破性动植物新品种。新品种的选育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做到产量、品质、抗性、资源高效的同步提高;强调新品种的优质专用,考虑农产品的市场价值以及环境应用价值等。
  1.粮油作物。粮油作物育种攻关将围绕提高粮食持续增产能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以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和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贡献率为目标,着力解决粮油生产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在主要性状上有综合性的改良提高,力求主要粮油作物在关键技术问题上有新的突破,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并有较好的储备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突破性杂交水稻骨干亲本、新组合选育。着力解决超高产与广适性的结合、稻米品质的区域稳定性和品种持久性问题,积极探索研究营养高效利用、耐非生物胁迫与富功能化的材料和方法。研究提出配套关键技术。
  突破性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重点以高起点基础种质的创造与改良为基础,选育高配高产高抗突破性“三高”自交系,组配超高产、优质专用和特用杂交种,力争在超高产与品质和抗性结合上有新的突破。研究提出配套关键技术。
  突破性麦类新品种选育。以突破性种质材料创制为基础,重点解决超高产与广适、抗性、优质结合问题,力争在超级小麦新材料、新品种选育和杂种优势利用新途径,青稞、荞麦新品种选育上取得突破。研究提出配套关键技术。
  超高产薯类新品种选育。通过拓宽遗传基础和改进育种手段提高育种效率,力求在抗病高淀粉品种选育、加工专用品种选育和高产兼用型品种选育上取得突破。研究提出配套关键技术。
  突破性油料作物新品种选育。以不育系、恢复系等亲本材料创新为基础,以杂种优势利用为主要途径,重点选育突破性双低油菜杂交种和花生、大豆新品种并研究提出配套关键技术。
  2.畜禽水产。根据国家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并结合四川实际充分利用我省有优势、有特色、有潜力的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将商业育种与资源保护相结合,重点开展新品种和配套系的培育,在实现高生产效率的同时,突出产品的优质、风味并研究高效、安全、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提高畜牧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
  主要研究内容和重点如下:
  猪配套系选育。重点开展优良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保护与育种素材筛选,选育高瘦肉率猪配套系与优质风味肉猪配套系,开发优质瘦肉猪标准化养殖技术。
  肉鸡配套系选育。选育优质肉鸡配套系,开发优质肉鸡产业化技术,开展家禽遗传资源保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羊新品系选育。重点开展四川地方山羊品种优势性状遗传研究与资源保护,选育优质肉山羊新品种(系)、优良肉用绵羊专门化新品种(系),开发舍饲山羊配套技术。
  牛新品系选育。开展地方牛种资源保护与利用,选育兼用牛新品系,研究牛健康养殖配套技术,建立牛育种新技术体系。
  兔配套系(新品系)选育。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兔配套系,育成遗传性状稳定、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毛皮品质好的有色獭兔新品系,开发优质兔配套饲养技术。
  水禽配套系培育。选育肉鹅高产品系、瘦肉型肉鸭品系,育成繁殖力高的肥肝专门化品系和优质高产肉鹅配套系、瘦肉型肉鸭品系及配套系,开发规模化生产配套技术。
  名特水产品种人工繁育。开展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和冷水性鱼类的驯化与选育,重点突破珍稀鱼类人工驯养和繁殖技术;开展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技术、饲料营养、病害防治和养殖水域环境改良和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
  3.特色园艺作物。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强果树、蔬菜、食用菌、茶叶、花卉等作物的新品种选育。
  蔬菜新品种选育。开发蔬菜新材料新方法,选育茄果类、瓜菜类早熟、优质、丰产蔬菜杂交新品种,提出茄果类、瓜菜类杂交种的亲本繁育和制种技术体系及配套栽培技术。
  果树新品种选育。研究育种新方法新技术,创制突破性育种新质源;选育柑桔、特早熟梨、枇杷、桃等优势果树高品质、早晚熟鲜食新品种;培育彩色猕猴桃、芒果、欧洲甜樱桃等特色珍稀果树鲜食新品种;开发相应配套栽培技术。
  特色食用菌新品种选育。驯化羊肚菌、绣球菌、艾氏小齿菌等名贵野生食用菌,选育出可实现产业化开发的人工栽培或半人工栽培品种;双孢蘑菇、香菇、黑木耳、茶树菇和姬菇等四川特色食用菌新品种选育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灵芝、茯苓等重要经济药用真菌新品种的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
  茶树新品种选育。选育特早型、高香型、高鲜型、高抗型等名优绿茶和低氟茶树新品种;制订茶叶无公害化、清洁化、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花卉新品种选育。收集、评价、改良四川兰花、高山杜鹃、桂花、梅花等地方特色名贵花卉种质资源,选育花期较长、花色丰富、花型各样、花香浓郁、抗性良好的花卉新品种。引进并选育一批适合我省发展的多色彩、多形态、多用途的城市园林花卉品种和高档盆花品种,开发种苗繁育和配套栽培新技术。
  4.经济林草(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开展经济林草新品种选育,保护和开发川产道地药材,促进传统的栽桑养蚕的发展,兼顾农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探索新型可持续农业发展道路。
  林竹新品种选育。选育材质优、树形好、价值高的优良珍贵乡土树种。适合川西高海拔地区栽培的桦木、杨树等优良树种;适合盆中和盆周地区的桉、杨、桤等速生树种;开展优质工业用竹的引种与选育;开展核桃、板栗、油樟等特色经济林的选育。重点开展已引种成功的优良树种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优质饲草新品种选育。收集地方丰富的野生优良牧草种质资源,挖掘优异基因资源,建立重要牧草种质资源基因库。以禾本科和豆科饲草为主,引进、选育适宜农区的优质高产饲草新品种,筛选适宜川西北牧区的优质高产抗寒牧草新品种。研制出优质高产高效草地建植管理技术。
  川产道地药材新品种选育。发掘筛选在品质、产量、抗逆等性状上有特色的新材料,重点选育优质、丰产、抗病、抗虫,符合药典规定的川芎、川附子、川麦冬、川白芷、川郁金、川丹参、川红花等川产道地药材新品种选育,建立低成本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
  蚕桑新品种选育。选育适合四川盆地各地区土壤、气候条件的优质、高产、抗病和适应性广泛的桑树品种,重点选育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适合四川盆地高温多湿环境的不同季别使用的新蚕品种。开发适合现代农村规模栽桑养蚕的省力化、低成本、高效益家蚕饲养新技术和桑树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
  5.能源专用及工业专用植物。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强能源及工业加工专用植物的育种,为加工企业的工业原料基地建设提供市场竞争力强的专用原料作物新品种和配套技术,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中长期技术储备。
  能源专用植物新品种选育。开展燃料油植物资源的收集、评价研究。以提高单位面积淀粉产量为重点,开展符合燃料乙醇加工要求的抗病高淀粉甘薯突破性新品种选育及规模化、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开展麻疯树等高产燃料油植物的新品种选育,建立大规模快繁技术体系。
  加工专用植物新品种选育。选育加工专用柑桔、特高芥酸油菜、加工专用薯类、酿酒专用高产杂交糯高粱新品种。开展优质高产多抗、专用苎麻新材料创制与新品种选育,优质专用棉花新材料创造及新品系/组合选育。
  (二)商业化品种选育、良种扩繁及产业化开发。对部分具备条件的动植物种类,推进商业化品种选育。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禽新品种扩繁技术和产业化技术创新方面,重点研究新品种亲本的保纯、种子快速扩繁、配套制种、种子纯度快速鉴定、种子加工等技术,建立新品种繁育与推广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开发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和疾病防控技术,加大良种推广应用力度,推进新品种的产业化开发。
  (三)育种攻关公共服务。
  1.主要农作物对病虫害抗性鉴定研究。
  农作物抗病虫、抗逆鉴定与评价。为育种部门鉴定各类育种材料的抗病性、抗虫性以及抗高温、耐低温性状,通过抗性变异观测圃及抗谱测定。
  重大病害病原菌变异监测研究。对主要农作物重大病害的病原菌进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毒性基因分析,掌握病原菌致病性变化趋势,监测生产品种的抗性变异动态,为生产提供预警。
  抗性鉴定技术与方法的创新研究。开展抗性鉴定方法创新研究,使鉴定技术简易化、标准化、规范化;开展重大病虫害抗性机理研究和诱导抗性研究,抗源引进、筛选和抗性基因分析,为育种部门推荐和提供好的抗源材料;逐步开展蔬菜、果树、茶叶、花卉、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的抗性鉴定。
  2.品种资源研究。
  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与保存。加强保存基因资源的翻种更新,确保省级中、短期库的正常运转;加大力度收集育种机构的育种中间材料;广泛征集国外育成品种、中间材料及特殊材料。
  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遗传评价、创新与利用。挖掘资源中的高产基因、优质基因、抗病虫基因、抗旱涝(湿)基因、高效利用肥水基因并从分子水平上标记、定位基因,开展基因源的多样性分析;利用远缘杂交、分子标记等生物技术引入、创新有特殊优异基因的种质和超级作物新材料。
  主要畜禽水产育种资源发掘、保存与创新。在已发掘的我省猪、鸡地方遗传资源基础上发掘新的遗传资源,研究提出融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为一体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新途径;通过现代遗传育种手段创制新的育种素材;建立群体分散的或相对集中的原位保护方法和措施,建立小群体或大群体的异位保护体系,使畜禽遗传资源的异位保护与育种公司的商业育种结合在一起,使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能够可持续开展。
  3.育种信息服务。收集、整理、研究国内外育种科研、市场及产业信息资料;建立育种攻关网站和育种攻关综合数据库并做好维护和更新,开展课题查新和新技术、新成果查新;编译出版学术价值高、能提供决策参考的专题文集;搭建全省育种攻关的信息交流平台。
  4.农作物育种区域试验。开展农作物新品系的多点区域试验;认真组织区域试验点的论证评估和选点布局;加强省级区试点的建设和试验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区试点工作评估办法;进一步提高承试单位的服务能力,加强承试科技人员的技术和规范化操作技能培训,确保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公正性、公开性。
  5.突破性作物新品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针对突破性新品种的遗传特性,明确新品种在不同区域的产量和品质潜力,实现新品种的最适区域布局和最优栽培技术配套,缩小新品种大面积产量水平与区试产量水平的差距,充分发挥优良品种潜力和区域资源潜力,确保大面积均衡增产和节本增效,积极推进我省粮油生产实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栽培、产业化经营。
  四、主要考核评价标准
  建立健全分类指导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科学考核制度。依据不同研究内容,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
  对品种选育类研究,要从质量、品种权及专利、数量、良种产业化以及配套性和示范情况等方面综合考核,依据作物的不同从6个方面设计考核指标。一是品种质量,重点考察技术指标的先进性和综合性状的突破性。二是获得品种权或专利的数量。三是技术配套性,是否实现良种与良法的配套。四是育成审定品种数量。五是良种是否实现产业化。六是示范推广表现。
  对材料和方法类研究,要从数量、质量、专利或品种权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评价,依据不同作物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考核:一是鉴定材料和方法的数量。二是材料和方法的质量要从材料和方法的创新性、技术指标的先进性和突破性方面加以考核。三是材料和方法实用性。四是获得专利或品种权的数量。五是应用情况及效果。六是应用前景。
  对公共服务类研究,要从数量、质量与服务水平、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考核,依据不同的研究内容从下列方面加以考核评价:一是服务的质量。抗性鉴定和区域试验布局的合理性,试验的规范性,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公开性。二是服务的数量。品种资源收集、评价的数量,筛选优良材料(基因)的数量,提供应用的数量等。三是创新性,研究领域的创新情况,获得的专利或其他知识产权情况。四是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五、主要措施
  “十一五”期间,全省育种攻关采取“强化统筹、优势集成、严格准入、动态管理、保护产权”措施,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良种产业化水平。
  (一)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对全省农畜育种攻关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充分发挥企业、部门、地方与专家的作用,加强各相关计划之间的衔接,积极吸引地方特别是企业参与课题实施,与科研院校共同进行技术创新、材料创新、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开发。加强农畜育种攻关的日常管理、监督、考核,协调处置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
  (二)加强优势集成。实行“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产学研相结合”的协作攻关机制。采取“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方式,鼓励种子科技企业与优势明显的科研机构组成产学研联盟。采用公开申报的方式落实承担单位。研究内容、目标任务与市场相结合,与地方政府支持相结合;育种资源交换、信息交流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与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相结合,形成全省育种力量的协作攻关机制,建立健全我省精干高效、联合协作的育种攻关协作网。
  在项目组织上实行强强联合,开展跨学科、跨单位、跨地区联合攻关,在资源收集利用、材料、方法等基础研究,良种选育和配套共性技术,良种扩繁及产业化技术创新等研究,实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产学研联合攻关。促进良种良法配套,推进良种产业化技术创新与开发。
  (三)严格实行准入制。为保证育种攻关预期目标的实现,根据工作基础、设施设备条件、研究开发能力、学科构成和产学研结合等综合情况确定进入育种攻关联合体或研究团队。
  对牵头或参与育种攻关的企业,要求具有3年以上相关开发基础,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资产负债率应低于2/3,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育种攻关组负责人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学术道德,长期从事本领域研究的学科带头人;育种攻关课题组应有相关研究工作基础并有5名以上工作基础扎实、具有高级职称的专职研究团队。
  (四)实行动态管理。实施育种攻关项目“3+2”动态管理模式,实行“重点评估、目标管理、动态调整”的绩效考核。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首席专家负责制、课题负责制、招投标制,实行绩效考核。成立项目监督考核小组,制订科学公正的评估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充分发挥专家咨询组的作用,在立项、年度考察、中期评估、区试等环节加强过程监督,选择重点课题,实施重点考察,建立信誉档案。根据课题研究和管理情况实施动态调整的运行管理机制,做到有进有出,优胜劣汰。
  (五)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育种攻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将新品种、新材料保护和专利技术纳入育种攻关管理全过程。积极引导和推动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建立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规章制度并把获得知识产权作为攻关考核指标。
  制定《四川省育种成果保护及新材料交流管理办法》,建立育种新材料交流、成果保护与奖励制度,引导和促进课题内部的材料交换与智慧交流。在立项时,必须明确知识产权指标及其权益归属,要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为育种攻关的重要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建立“育种新材料”认定、登记和权益保护制度,加强对育种新材料的培育者和单位的权益的法律保护,及时将创新材料、新方法等研究开发成果以专利或技术秘密的形式保护起来。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育种攻关组内要加强协作,有义务进行信息交流和育种新材料交换,各攻关组内要制订材料交换管理办法,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积极探索并完善科技成果、品种权、专利技术等参与分配的方法和途径,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激发科技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育种攻关团队中人员流动的知识产权管理,依法保护知识产权。
  (六)拓宽育种攻关投融资渠道。在“十五”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大对育种攻关的投入引导力度,增加农作物和畜禽育种攻关经费投入,积极争取国家重大专项、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跨越计划等投入,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和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拓宽育种攻关投融资渠道,为育种攻关提供资金保障。
  (七)加强国际合作。鼓励技术可控性强的课题组在完善合作协议、符合有关外事规定的基础上建立跨省和跨国的紧密型合作关系,扩大品种资源的交流和选育品种的生态适应范围,开辟新品种的推广区域,使四川省的育种攻关在满足本省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利于育成品种在省外和国外的推广应用,大力推进“川种”的国际化。


联系电话:15258396936

Copyright 2018-2024

宁波知识产权律师

版权所有| 国家信息产业备案 网站支持:中国大律师网